新西兰毛利文化村位于罗托鲁瓦市东南部,与华卡雷瓦雷瓦地热保护区毗邻。毛利文化村将毛利人的古老房屋,经过修缮后集中在这里,有会议厅、住房和贮藏室等早期建筑。
早期毛利人的住房,是用蒲草和棕榈树枝搭成,简陋低矮,不能直腰。各种贮藏室均有高脚支撑,工具室则类似我国云南傣族的竹楼,但较矮小;族长的食品室,则离地很高,外形似杂技演员用竹子顶着的椅子。村的中央有一处展览所,内部陈列了毛利人独特的雕刻品,是游客了解毛利族文化的最佳场所。
罗托鲁瓦市是毛利族历史文化荟萃之地,毛利人占新西兰总人口的9%,在罗托鲁阿毛利人却占当地总人口的近30%,伊然成了这里的多数民族他们的皮肤略呈棕色, 身体相壮,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。地震与火山雕镌过的地貌,加上神秘的毛利人,新西兰北岛中部火山湖畔的罗托鲁阿成了一颗最璀璨的明珠。
据说1350年,毛利人乘坐独木舟,经过3200千米的艰难航行,抵达新西兰,在此生息繁衍。毛利人由此成为新西兰最早的居民。毛利人祖先没有自己的文字,海洋也阻绝了他们与其他文明交流的途径,全靠本民族的力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文化和艺术。
正是由于生活在一种封闭的条件下,毛利人文化才更加具有价值和吸引力。在绘画、木雕、编织、建筑、装饰等方面,毛利人都特色鲜明,与众不同,体现了毛利人很好的创造天赋。
毛利人是善于舞蹈的民族,他们的哈卡舞是闻名于世的舞蹈。在通常情况下,哈卡舞是用来欢迎客人的,整齐划一的跺脚、伸展双臂、抖动手指、转动眼珠伸出舌头,这是哈卡舞最经典的动作。哈卡舞一个重要特点是富有节奏的震耳欲聋的合唱,它主要在于表现男人的活力。伸舌头时,要尽量朝外伸,越长越好,这个动作原本是用来表达挑衅、嘲弄和好斗的。
刺青是毛利人一种古老的习俗,是显示毛利人等级的特殊标志街头前卫青年的刺青花样,多是粘站上去的摆设,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,毛利人的青近乎于做手术。一般用鸟骨做成的錾子在脸上刻出很深的槽型纹路,鲜血流淌,黑色的颜料渗入皮肤,皮肤逐渐变为蓝色。男子的制青般覆盖整个面部,刺青是很疼的,而且看上去有些残忍,所以现在不多见了。要是真见到了,不但不用害怕,还要庆幸自己运气好,欣赏到了真正的毛利刺青艺术。
太平洋各个岛屿上都有毛利人的耕地,他们靠独木舟往来于各岛屿之间。毛利人独术舟的式样和规格很多:船舷两边都设置过架的独本舟,称双边架独术舟,一侧设置边架的,称单边架独水舟;两条独木舟上铺一块宽间的甲板就成为大型独木舟;小型独木舟仅能搭截几个人,远洋独木舟长达15米,可搭乘50人;打仗用的独木舟,更宽更长,可长达30米。毛利人对独木舟也很注重装饰,船首、船尾、船舷甚至船桨上都布满了毛利人的木雕艺术作品。
目前,毛利人村庄,被改造成了向世界展示毛利人文化的舞台,吸引全世界的游客纷至沓来。文化村口,树立着一个红色人体木雕,上面的两个部落首领携手合作,象征整个毛利民族热爱团结。
游客在文化村内可以近距离感受毛利文化,可以参观毛利人的生活起居和木刻艺术,还可以欣赏毛利人的歌舞表演。
来到文化村的深处,老远就能看见热气升腾起来,期说终年是这个样子,这就是全球闻名的地热区,这里的石板床温度恰到好处,游客躺在上面,和衣而卧,把身体烘烤一番,暖洋洋的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妙滋味。处于中心地带的间歇泉,开始时如莲花盛开,继而奋力上喷到30多米的高空,似一条白练从天而降,很是壮现,这里的泥浆温度很高,可以用来做面膜,能使面部肌肤有弹性更显光泽,有很好的养颜疗效。
在罗托鲁阿的地热区的泥潭中,沸腾的泥潭通常被称为“ 蛙池’。这个名字很形象,因为池中的泥浆像青蛙一样翻腾跳跃。在蛙池里来个泥巴澡,对身体很有好处。不仅可以治疗风湿病和皮肤病,还有非常好的美容效果。游人可以在蛙池里尽情地洗个泥巴澡,让热乎乎的含有丰富矿物质的泥浆沾满全身,然后任由风吹和蒸发很舒服,直到泥巴干燥,脱落,再去浸温泉,让紧绷的皮肤在温热的泉水中变得润滑光泽,全身每个毛孔都十分舒畅。
毛利族历史源远流长,其别具一格的文化工艺,值得游人在此慢慢品味。这里不仅有享誉世界的土著文化,还有令人惊叹的地热文化。热泉及泥浆多不胜数;到处蒸气弥漫,传出阵阵浓郁的硫璜气味。置身于地热区内,信如腾云驾雾。
文章原地址:新西兰毛利文化村